张乐然的英语学习故事:三年从“怕字母”到“会对话”

六年级(2)班张乐然分享英语学习的心路历程,从三年级对字母和单词的困惑,到四年级借《小猪佩奇》爱上英语,再到五年级通过小组表演突破“开口关”,如今每天读绘本、学儿歌,让我们看看这个小学生如何把英语从“难题”变成“乐趣”。

我是张乐然,六年级(2)班的英语“小玩家”:学英语三年,我终于不怕它啦!

我叫张乐然,是六年级(2)班的学生。这三年学英语的日子,就像坐过山车一样——从一开始对着字母发呆,到现在能跟着动画唱英文歌、给妈妈讲小绘本,这种“从怕到爱”的变化,连我自己都觉得神奇,今天就想把这些小故事慢慢讲给你听。

三年级:字母和拼音“打架”,我把英语当“怪兽”

刚接触英语时,我简直像掉进了“迷雾森林”。课本上的字母长得和拼音有点像,又不完全一样——“A”明明像拼音“a”,可读起来总带点“腔调”;单词每个字母都认识,连在一起就像“天书”,比如“Good morning”,我盯着课本读,嘴巴像被胶水粘住了,声音小得只有自己能听见。第一次上英语课,老师让我们站起来读“Good morning”,我盯着课本上的字母,手都在抖,脸“腾”地红到脖子根。坐下后偷偷想:“这英语也太难了吧!我肯定学不好。”那时候,我把英语当成了躲不开的“小怪兽”,连课本都有点不敢翻开。

四年级:《小猪佩奇》成了“英语启蒙神器”,原来唱歌能记单词!

转机是从四年级那次“意外”开始的。我们的英语老师突然拿出平板电脑,放了一段《小猪佩奇》的英文片段——佩奇和乔治在泥坑里跳来跳去,喊着“Peppa loves jumping in muddy puddles!”,老师还模仿佩奇的语气,弯着腰问我们:“Who loves jumping too?”我盯着屏幕里圆圆的脸蛋、蹦跳的动作,耳朵像被什么东西勾住了,不知不觉就跟着念了起来。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英语“好玩”,不像背单词那么枯燥。从那以后,老师总给我们找这种短动画、小儿歌:学动物单词时,放《Old MacDonald Had a Farm》,我们边拍手边唱“oink oink here, moo moo there”,那些“oink”“moo”突然就刻进了脑子里!原来记单词不用死记硬背,跟着调子唱就能“粘”在心里。

五年级:小组表演“敢开口”,原来“说错”不可怕!

真正让我“不怕英语”的,是五年级那次小组表演。老师让我们分组演“去商店买东西”的小对话,我本来想躲在最后,可组长拉着我说:“乐然,你当店员吧,就几句台词!”我硬着头皮拿着台词卡,手心全是汗,一开始把“Can I help you?”说成了“Can you help me?”,全班突然笑成一片,我脸“唰”地红透了,恨不得钻进桌子底下。就在我想坐下时,老师走过来拍拍我:“没关系,再说一遍,这次慢一点。”我深吸一口气,盯着台词卡,一字一顿地说:“Can I help you?” 没想到老师带头鼓掌,眼睛亮晶晶地说:“非常好!再试试下一句。” 那一次,我发现“说错”并不可怕——老师和同学不会笑我,反而会温柔地帮我纠正。从那以后,我开始主动举手读课文、回答问题,英语课上的“小木头人”,慢慢变成了“小嘴巴”。

现在:每天10分钟“绘本+儿歌”,英语藏在生活里\n

现在的我,每天都会花10分钟读英语绘本——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难书,而是带拼音注释的小故事,比如《Little Red Riding Hood》。一开始,我要对着拼音一个词一个词啃,现在能一口气读一小段,还能给妈妈讲“小红帽为什么会被大灰狼骗”。刷短视频时,我也会跟着学英文儿歌,比如《Baby Shark》,虽然有些单词听不懂,但跟着调子哼,“doo-doo-doo”的节奏里,慢慢就知道“shark”是鲨鱼,“family”是家人。上周去动物园,我看到长颈鹿牌子上写着“giraffe”,突然喊出来:“妈妈!这个单词我们学过!” 那种“原来英语真的有用”的成就感,比考100分还开心。

学英语就像骑自行车,摔过跤才懂风的感觉\n

当然啦,现在我还有不会的单词,听听力时也会走神,可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怕它了。我觉得学英语就像学骑自行车:一开始总怕摔,手脚发抖,可真的骑起来,掌握了平衡,就能感受到风从耳边吹过的快乐。未来,我想继续跟着动画学、跟着儿歌唱,说不定有一天,能用英语和外国小朋友聊天呢!现在的我,终于爱上了这个“会唱歌、会讲故事”的英语小世界。
built with ❤️ by 张乐然的英语学习成长日记 | 六年级英语学习分享, copyright 2025 推荐使用《抗遗忘单词表》学习英语